【基礎篇】尋歷史,入新篇,打造安達一流醫院
1946年3月25日安達解放,民主聯軍接管臨時政府(維持會),至此宣告成立安達縣政府,4月17日,縣長郭云田宣布安達縣醫院成立。1949年縣立病院改稱為縣立醫院,設有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皮膚科,年門診量1793人次。1952年已開展采穿技術,醫生張榮為病人做闌尾切除術及剖腹產手術,開創了安達外、產科歷史,同時更加減少了孕婦死亡率,惠民之舉意義重大。1973年縣醫院同哈醫大建立教學關系,成為哈醫大教學實習醫院,接受醫大學生實習任務。1979年縣醫院被列為全省1/3重點縣醫院之一。1980年縣醫院建立心臟病監護室,可電除顫、電復律、示波監護等,有力地提高了高危心臟病人搶救水平。2014年安達市醫院二級甲等醫院復審成功,順利晉為二級甲等公立醫院。2015年10月31日零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安達市醫院全面啟動,陽光藥品集中采購,藥品零差價銷售,大型設備檢查與檢驗項目等費用下調6%,從根本上解決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2016年9月9日市委第20次常委會通過(安組干字[2016]74號和安組發[2016]18號文件),決定成立中國共產黨安達市醫院委員會,隸屬于中國共產黨安達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當時醫院舊址占地面積24456.25 平方米,職工630人,設41個科室,醫療科室22個、醫技科室10個、行政科室9個。開放床位達到288張,開設了11個臨床住院病區及16個專家門診,年門診為28.4萬人次,年住院1.3萬人次,購入多種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同類別醫院前列。
新址一期建筑面積27411.42平方米,為集門診、住院為一體的單體十二層建筑,開放床位500余張,在崗職工661人,在編280人,臨床醫生133人,護理人員233人(聘用護士182人),技師73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96人,中級技術人員61人,擁有集醫療、科研、教學、院前急救、預防保健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實力較強的現代化二級甲等醫院。
二期為傳染病房改建和內科綜合樓改建,建筑面積約23400余平方米,主體框架已完成,等待內部裝修;擬于明年投入使用。其中內科綜合樓建筑面積約16087.16余平方米,擬建為涵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透析中心、腫瘤中心等多中心的神內、心內、消化內、腎內、急診內、腫瘤內科、老年病房等綜合內科樓。傳染病房擬建為戰時為傳染病房,平時為涵蓋兒科、高干病房、特需病房等綜合病區。
【榮譽篇】愛拼搏,獲認可,授予諸多榮譽稱號
76年拼搏,安達市醫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先后被國家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榮譽稱號;被黑龍江省衛生授予“2012年全省衛生系統創建群眾滿意醫院先進集體”;并獲得“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協作醫院、黑龍江省青少年學生近視眼防控醫院、大慶醫療聯盟理事成員單位。安達市醫院是綏化市工傷保險,安達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安達市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
【科技篇】引名醫,重科技,構建安達醫學高地
安達市醫院是一所開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泌尿外科、腦外科、骨外科、急診科、檢驗科、影像科、功能檢查科、新醫正骨科、腫瘤科、胃鏡室、透析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藥劑科、理療科、保健科、感控科、麻醉科、供應室、體檢中心等50多個科室的綜合性醫院。醫院在綜合發展各科的同時,尤其以特色科為導向,開展婦產科、泌尿外科、骨外科、腫瘤科、新醫正骨、理療科、病理科、檢驗科等特色診療。
1、重點??粕陥笈c建設
名科建設要綜合分析區域資源布局,圍繞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方向,鞏固現有特色科室,籌建全新特色科室,院內對重點科室傾斜,目前正在申報及規劃卒中防治中心、消化內科、泌尿外科、腦外科、普外科、重癥監護室、檢驗科、影像中心為地區重點???。經過一年的努力,我院卒中防治中心建設目前已經通過國家腦防委網站預申報,下一步我們就可以通過以卒中防治中心為依托,逐漸規范腦梗死治療,降低腦梗死患者的致殘致死率,惠醫與民。我院要加快圍繞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等多中心為依托建設安達市現代化急診中心,推動消化內鏡中心發展,擴建透析中心,依托重癥監護病房成立全市急危重癥搶救中心,成立依托自動化流水線為模式的檢驗中心,依托西醫正骨科啟動康復診療中心,啟動碎石中心、男科診療中心,以及現代化耳鼻喉科診療中心、眼科診療中心,未來要打造腫瘤診療中心(涵蓋癌痛中心、化療中心、放療中心三大部分)、介入治療中心、傳染病中心和胸痛中心。
2、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
名醫興院的關鍵在于人才引進,通過面向省進行校招、選調、社招及特殊急需人才引進等多途徑引進人才,今年社招招聘??迫瞬?0人。將進一步確定“學科帶頭人”“后備學科帶頭人”等工作,把人才送出去,出市、出省學習,大力培養有用人才、可用人才,干部任用方面人才優先,動態調整績效機制,重獎科技創新,用效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面向三甲醫院,重點是與大慶、哈爾濱、北京等地三甲醫院組建醫聯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進名醫、專家查房、坐診、開展新項目新技術等,提升醫院診療水平。2021年我院重點推進與哈醫大四院、大慶油田總院建立省級、區域“緊密醫聯體”,邀請專家出診、教學等,今年七月份哈醫大四院專家團隊來我院義診;與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彩超室建立醫聯體合作,與北醫三院泌尿外科建立專家手術會診合作關系。
3、區域聯合、省內聯合、省際聯合
進一步加大與北醫三院超聲科及泌尿外科聯合,落實專家定期出診及會診手術,目前推進通過5G網絡實現空中診療,在安達享受北京專家診療;推進與哈醫大四院的醫聯體合作,實現多科室省級合作,2021年向哈醫大四院派送進修學習人員23人次,雙向轉診3人次;推進與大慶油田總院的醫聯體工作,實現如燒傷等部分科室的聯合診療及會診;與安達市第二醫院、濟世社區等兄弟單位建立醫共體合作關系。明年將繼續細化落實與北醫三院、醫大四院、油田總院的合作關系,繼續推進與天津腫瘤醫院的合作。
4、新技術發展及政策支持工作
從科技要效益,2020年11月1日制定開展新技術獎勵機制,大力推進新技術,促進“科技興院”,2021年我院泌尿外科利用合作方式引進激光技術,把激光應用于腔鏡手術,開展激光鏡下膀胱癌銩激光切除術、腎盂腫瘤保腎銩激光腫物切除術、銩激光尿道狹窄切開術,開展一次性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碎石術,2021年全年開展銩激光手術13例,收入290456元,凈利潤145677元,開展鈥激光手術11例,收入256615元,凈利潤137842元;胃腸鏡科新開展胃鏡下食道支架植入術1例、內鏡粘膜下剝離術2例;急診科、內科規范腦血管疾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系統化治療,促進急性腦梗死規范化治療,減少患者的致殘致死率;重癥監護室通過高流量氧氣吸入儀開展重度呼吸系統疾病的氧療,購買血濾機實現無水血液凈化,與彩超室、外一科、內科、急診聯合診療開展彩超引導下大口徑透析管置管術,解決了我院需要透析患者無法置管的空白;彩超室今年進一步推進甲狀腺乳腺彈性評分,至今共計檢查993例,創收181940元,完善肌骨超聲檢查及輔助治療,與外科、西醫正骨科等科室合作實現對疼痛患者的精細定為與精準治療,新開展關節超聲檢查10例,創收1200元,新開展腎透析造瘺管血管彩超4例,創收480元,新開展腹部血管腎動脈彩超61例,創收12930元,心電室開展動態血壓分析;內一科開發輸液泵的合理使用,積極推進24小時動態血壓臨床應用,內二科開展胰島素泵輔助治療糖尿病,內三科規范規范癌痛治療與管理、進一步推進PICC置管及輸液港技術應用。通過政策激勵,我院各科室集思廣益,不斷地完善原有的開展項目、加強推進既往擱淺的新項目、探索引進新的技術,推進我院新技術的發展。
5、多學科聯合診療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基層醫院,相比于三甲醫院技術力量薄弱,診療能力不足,這不是說增強就能一下子增強的,那么“多學科聯合診療”勢在必行,多學科聯合協作,集思廣益,集眾家所長,揚長避短。今年年初為了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救治感受,解決我院目前“??漆t生缺乏”“發展不均衡”“水準參差不齊”的現狀,我院制定了多學科聯合診療工作,一年來完成多學科診療倆次,下一步我院將對多學科診療形成制度化,模式化。
【設備篇】新設備,優服務,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達市醫院的領頭人緊跟前沿醫學的發展,在設備引進和升級方面不吝投入,使醫院的硬件建設達到領先地位。醫院先后引進了全自動生態分析儀;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全自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全自動細菌/分枝桿菌培養檢測系統;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彩色精子質量檢測系統;全自動血流變分析儀;全自動血型分析儀;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全自動糞便分析儀;進口全自動尿液分析系統;進口血氣分析儀;乳腺鉬靶X線攝影系統;骨科小C臂;雙板懸吊DR攝影系統;島津數字胃腸機;64層西門子螺旋CT,16層飛利浦螺旋CT;1.5西門子核磁;骨密度儀;口腔CT機;進口有創呼吸機;進口無創呼吸機;進口便攜式支氣管內窺鏡;進口除顫儀;進口高清電子內鏡系統EPK-i7000;進口高清電子鏡;進口高清電子腸鏡;進口眼底OCT照相一體機;進口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分析軟件;進口視野計;進口聽力計;進口鼻內鏡系統;進口耳鼻喉綜合治療臺;進口電子喉鏡;進口聲阻抗儀;進口肺功測試儀;進口肌骨超聲;進口腹腔鏡系統;進口電子膽道鏡;進口客觀聽力篩查測試儀;進口透析機;自動洗胃機;雙定位電磁式體外碎石機;多導聯心電分析系統;動態心電分析系統;經顱多普勒;肛腸多功能檢查治療儀;膝關節鏡;光電一體陰道鏡;彩色宮腔檢測系統等一大批國內外醫療設備,使醫院的硬件建設達到水平,營造了良好的科技興院氛圍。
【人文篇】重服務,謀發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古語云:“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比欢?,現代西醫的技術化,讓醫患之間越來越遠、越來越冷。市醫人早已感知這種情感隔閡,在建院之際就首先倡導“人文醫學”。
“看病人不是修理機器”,這是醫學大家林巧稚留下的名言。安達市醫院同樣將這一精神傳承延伸,安達市醫院魏世軍院長對所有醫護人員說:“醫生給病人開的頭一個處方是關愛?!?
關愛病人,讓病人重獲健康與溫情——這是安達市醫院具體行動釋放出的溫暖,更是安達市醫院76年來一以貫之的人文理念光芒。
【未來篇】向未來,我的夢,健康中國夢
近年來,我市因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放射治療的轉診人數逐年增加,其中的看病難看病貴已是普遍問題,更有甚者,如心血管意外,因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而遺憾終生。為此,我院計劃從急診急救和慢病治療上入手,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腫瘤中心等多中心為支撐,全面提升急、慢病救治水平,打造“急癥慢病不出縣”的特色縣域醫院。
我市急診急救工作呈穩步上升態勢,2018年、2019年,我院急診科接診急診急救患者分別為42782人次和46444人次;120院外急救科接診急診急救患者分別為3634人次和4106人次,轉診分別為757人次和758人次。在轉診患者中,心腦血管疾病和外傷患者居多,而我市整體急診急救水平低下、急診急救體系不夠完善是急診轉診的主要原因,沒有統一規劃的急診急救指揮中心,沒有規范的院內急救科,沒有強有力的多科室系統化急救能力的支撐等等因素限制了我院的發展。
針對現狀,我院計劃用五年時間,頭三年以科室籌建(一年)、人員磨合(一年)、多中心搭建(一年)為主,后兩年以多科室聯合急診急救及科室協作磨合,將120院外急救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等學科進行升級改造,多學科聯合,逐步成立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重癥監護中心為一體的急危重癥救治體系,同時積極推進醫院的腫瘤中心、康復中心、透析中心、創傷中心等多中心體系,打造團隊化、一體化為民服務體系。具體如下。
一、打造標準化的急診急救指揮中心
急診急救指揮中心是通過120急救指揮中心網絡即呼救受理與指揮調度結合的系統,達到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接診、就診、住院一鍵響應,實現120急救車快速出診、快速轉運、車內時時視頻會診、轉運途中完成一鍵響應等,為搶救贏取時間的指揮調度部門。我院現有急救車5輛,結合使用抗疫國債購置的9輛救護車,全市將建立一定規模的120緊急醫療救護救援系統。為提高我市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配置一套快速,高效,系統化,規?;?,結構化的120急救指揮中心系統反應機制和指揮系統已經成為新的目標。120急救指揮中心呼救中心正在成為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和社會保障系統的重要環節,因此建立一套能夠對發病地點精準計算、路況詳細掌握、急救車輛進行實時統一指揮調度的系統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可以實現120醫務人員到現場第一時間進行基本檢查和建立初步診斷,同時運送過程中可實現相關檢查材料傳送和相關科室會診以及住院手續辦理等,為后續診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達到快速出診、快速轉運、快速檢查、快速診斷、快速治療等工作目標,挽救患者生命,減少患者致殘率。
二、打造規范化的院內急診急救體系
目前我市各級醫院均無正規的急診科,除我院外其他任何一家醫院均無處理急危重癥的能力。而我院急診科由于多年來受建筑格局、人才短缺等條件的限制,發展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急危重癥的救治。借著搬遷新址契機,我院將重點加強急診科(涵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重癥醫學科及重點學科多中心建設。首先,按照急診科規劃標準進行完善硬件建設(如房間結構分布、設施設備的配備等)、優化救治流程和加強人才的配置優化。其次,為提升重點學科的急診急救能力,進行多學科中心搭建,如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兒科救治中心等。第三,完善輔助科室協作,增加輔助科室配套建設,如影像科、功能檢查科、檢驗科、麻醉科等等。第四,加強與上級醫院的聯合、溝通,爭取上級醫院的技術、人員支持。
我院目前已逐步推進院前院內救治無縫銜接,完全具備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和胸痛患者的初步搶救能力。如果胸痛中心成立后,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可直接送達介入手術室(造影室)進行第一時間救治。
目前,醫聯體協作單位哈醫大二院表示全力支持該項工作。
三、打造急診綠色快速通道
與醫大四院、大慶油田總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實現多學科精準對接,確保急診急救數據的及時上傳和有效處理,以及轉運過程中的救護指導等。
四、打造腫瘤中心
聯大靠強,依靠北京301、北醫一院、北醫三院、北京協和、空軍總院等國內三甲醫院專家,重點打造北京腫瘤內科、外科、介入、放療、中醫五個專家診療中心,把北京國內知名專家引進安達,為安達市腫瘤患者服務。
放射治療逐漸發展成為治療腫瘤的最主要手段,可以配合手術,化療形成治療腫瘤的綜合治療手段,目前我院腫瘤治療主要開展手術和化療,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患者需求。安達市人口57萬,2018年至2019年,我院腫瘤科入院人數1007增長至1093人,增長了8.94%。2020年上半年我院轉診患者腫瘤425人。開展放療后預計患者量在30人/天左右,按照放療標準,約有60%-70%的患者需要開展放療,配備直線加速器將極大提高臨床的腫瘤治療能力,可以實現腫瘤治療的主流技術,開展多樣化放療手段治療,新的治療手段將極大提高科室及醫院的社會影響力,提高患者心中地位,對醫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按照每100萬人口配備2-3臺加速器的國際標準,作為全市綜合治療中心的安達市醫院,已完全具備配備直線加速器,計劃開展腫瘤放射治療的條件。
四、打造康復中心
加大投入,去年借著搬家機會,投入四百萬購買康復設備,建立康復病房,以全新的康復理念和技術,作為腦血管意外后遺癥和骨傷科等疾病后續治療的重要支撐。腦血管后遺癥患者的康復治療對整個預后的影響很重要,周密的康復方案和適宜的時機把握,是減少該病后遺癥的關鍵。